4月28日晚间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此次发行对象为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北汽集团及其控制的关联方福田汽车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符合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其中,北汽集团拟认购金额不超过5亿元,福田汽车拟认购金额不超过25亿元,二者股票锁定期均为36个月,其余发行对象目前尚未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4年12月25日,北汽蓝谷才公告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引入11家战略投资者合计增资81.5亿元,加上此前北汽蓝谷另一控股股东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的20亿元,彼时增资总额达101.5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洗牌的2025年,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抛出重磅融资计划。这家背靠北京国资、手握极狐与享界两大品牌的老牌车企,这是其2019年以来的第五次股权融资,累计募资规模已逼近200亿元大关。
五年五次募资
自2019年启动首次定向增发以来,北汽蓝谷的融资节奏堪称行业之最。
2019年:募资10.34亿元,用于ARCFOX品牌车型开发;2021年:募资54.5亿元,投向极狐品牌技术升级;2023年:募资60.3亿元,布局高端智能电动平台;2024年底:引入北京国资等11家战投,完成81.5亿元增资;2025年4月:拟再募资60亿元,聚焦新能源车型与AI智驾系统。
频繁融资的背后,是难以掩盖的失血现实。2020-2024年,北汽蓝谷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64.82亿、52.44亿、54.65亿、54亿、69.48亿元,五年累计亏损超295亿元。2025年一季度,尽管营收同比激增150.75%至37.73亿元,但净亏损仍达9.5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72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238%。
北汽蓝谷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典型路径依赖。
早年凭借EU系列出租车、网约车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但随着B端市场饱和,2020年后销量断崖式下跌,2022年销量仅6.7万辆,不足高峰期的1/3;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极狐,2024年销量达8.1万辆,但其中70%流向B端出行市场,C端私人用户占比不足三成;极狐阿尔法S起售价20.98万元,与比亚迪汉、小鹏P7正面交锋,但终端优惠后价格下探至15.58万元,品牌溢价能力远逊于竞品。
更严峻的是,其技术投入与产品迭代速度明显滞后。2019-2023年累计研发投入仅50.55亿元,不及蔚来汽车2023年单年研发支出(134.3亿元)的四成。当竞争对手已实现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量产时,北汽蓝谷的L3级自动驾驶产品仍停留在测试阶段。
押注增程式与AI智驾
此次募资计划透露北汽蓝谷的战略转向。
新能源车型开发(50亿元)推出极狐、享界品牌多款轿车/SUV/MPV,覆盖15万-40万元价格带;重点布局增程式技术路线,计划2026年前推出3款增程车型,对标理想、问界;开发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目标实现1000km续航。
AI智能化平台(10亿元)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座舱系统,支持语音、手势、视觉多模态交互;开发高阶智驾系统,硬件配置包括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达508TOPS;打造面向L4级自动驾驶的电子电气架构,支持OTA远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融资引入福田汽车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拟认购25亿元。双方计划在商用车电动化领域展开合作,开发轻型物流车、重卡等车型,试图复制比亚迪与滴滴在出行市场的协同效应。
尽管北汽蓝谷强调此次融资将投向“刀刃”,但市场疑虑未消。2024年底百亿融资中,仅30亿元用于研发,其余7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高端化悖论:极狐品牌2024年单车均价18.5万元,与30万元以上高端定位存在偏差,享界S9月销量仅千余辆,高端突破仍需时日。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北汽蓝谷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症仍未根治。2018年至今累计获得政府补贴106.22亿元,2024年补贴收入占净利润比重仍高达153%。
国资护航下的生死竞速
作为北京国资委控股企业,北汽蓝谷的融资能力远超民营车企。2024年底的百亿融资中,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家队”合计出资超60亿元。此次60亿定增,控股股东北汽集团再度认购5亿元,福田汽车认购25亿元,彰显国资支持力度。
但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消磨。2025年4月29日定增公告发布次日,北汽蓝谷股价下跌2%,总市值406.9亿元,较2024年初高点缩水超30%。这场由国资主导的“续命游戏”,或许能为北汽蓝谷赢得时间窗口,但要在智能电动时代占据一席之地,仍需在产品定义、技术迭代、渠道变革上展现破釜沉舟的决心。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
金富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